齿轮感应淬火如何区分?材料热处理知识:齿轮感应淬火真的都是一样吗?感应淬火只是表面淬火,其中的一种如果齿轮用感应淬火你知道有哪几种方式吗?首先需要区分感应淬火,就分双频、工频、中频、超音频、高频以及超高频。齿轮用感应淬火需要根据齿轮的模数大小以及硬化层深度选用感应淬火的频率,如果这些都已经选择好了,再根据技术要求分单齿淬火和大齿轮轮廓淬火。

齿面淬火的时候齿根部没有硬度,当然模数太小的齿轮不适合。单齿淬火如果扭力大的时候就会有断齿情况发生。沿齿沟淬火的感应器是外三角,这样的方式主要应用于大模数,扭力也比较大的齿轮。目前风电类的回转类的齿圈、大型船闸提升机构的齿条和齿轮都会选用沿齿沟淬火的工艺。沿齿面淬火的感应器是内三角,这种工艺是应用最广泛的只要单齿淬火的。

利用电流的集肤效应,在零件表面形成电流进而加热工件,实现心部和表面不同的热处理状态;其中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分为工频、中频和高频。分别针对不同的淬硬深度和工件大小。高频(10KHZ以上)加热的深度为0.52.5mm,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热,如小模数齿轮及中小轴类零件等。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

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1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趋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

大多常见的问题是淬火开裂,淬火后心部硬度过高,淬火后硬度不足、淬火态硬度不均、淬火硬化深度不够,淬火变形超差。这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往往与齿轮的材质、淬火加热和淬火冷却有关。当然,操作员技术掌握上也有一定的关系,让人值得注意的是淬火冷却,齿轮淬火用的通常是淬火油、水溶性淬火介质或自来水。齿轮淬火硬度不足、硬度不均和硬化深度不够是淬火冷却速度偏低是造成的。
3、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的区别是什么?高频(10KHZ以上)加热的深度为0.52.5mm,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热,如小模数齿轮及中小轴类零件等。中频(1~10KHZ)加热深度为210mm,一般用于直径大的轴类和大中模数的齿轮加热,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感应加热设备,即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以进行表面淬火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