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计时历法”的工作,郭守敬创造了天文台使用的12种仪器,以及4种可以带到野外进行观测的仪器。它们的名称载于齐所著的《国公·太史院》中,分别是简仪、高表、气候仪、浑天仪、玲珑仪、阳仪、竖仪、证仪、景符、窥仪、日食仪。
郭守敬(1231-1316),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等方面成就卓著,发明了简易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代表作《计时历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编制“时间日历”,管理水系。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专家,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
在编制历法方面,郭守敬和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卡在北京建造了一个观星平台,里面有郭守敬制造的先进天文仪器。制作历法有两种主要的天文观测方式。一个是测量二十四节气的确切时间,尤其是冬至和夏至的时间。使用的仪器是日晷。另一种是测定天体位置,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浑仪。在治水方面,郭守敬治水有两大功绩,一是治理了黄河水系,二是开创了首都水系。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何。甘德,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天文学家。贾逵(30 ~ 101)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和经济学家。张衡(78 ~ 139)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刘虹是东汉末年的天文学家。何承天(370 ~ 447)是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学家。祖冲之(429 ~ 500)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刘卓(544 ~ 610),隋代天文学家。
一行(本名张遂,683 ~ 727)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教徒。曹世伟(生卒年不详),唐德宗中世纪的一位历法家。梁灵赞(生卒年不详),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苏颂(1020 ~ 1101)是宋代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杨仲甫是宋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 ~ 1316),元代天文学家。王询(1235 ~ 1281),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成就包括数学、天文、光学、水利、地理等。1.数学上发明的矢状分圆术:天文学上有球坐标系叫黄道坐标、赤道坐标、白道坐标等等。现代天文学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使用球面将一个坐标系中的数据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中国古代没有球,古人用近似的代数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服务日历中采用的矢状割线技术将各种球体上的弧段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这些投影线段之间的关系用传统的勾股公式求解。
它们本质上与现代球面公式一致。2.天文学郭守敬利用自己改进和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多次精密的天文观测,为编年史的编撰提供了可靠的观测依据。他从事并领导了许多观测项目,如冬至的时间、二十八夜的距离和星表、四海测试、黄道的角度和一些纪元时间的确定,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或接近最佳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四海测试。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等方面成就卓著,制定了授时历法,沿用了三百六十多年,发明了简易仪、高计等十二种新仪器。从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定出“计时历法”,沿用了360多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郭守敬为天文台创造了12台仪器来完成“授时历”的工作,还有4台可以带到野外进行观测的仪器。它们的名称载于齐所著的《国公·太史院》中,分别是简仪、高表、气候仪、浑天仪、玲珑仪、阳仪、竖仪、证仪、景符、窥仪、日食仪。
5、北京司天监在哪明初有司、回司鉴,有天文、漏刻、大历、回历四科。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秦,清代称秦,设监、副监,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官方天文台,至今已有544年的历史。它位于北京建国门立交桥旁,保存得很好,放置在天文台上的大多数仪器都是由耶稣会传教士设计的。除了造型上有一点中国特色外,结构和工艺都反映了当时欧洲的仪器制造水平。